top of page


心聲分享

Client Sharing

心理治療對我來說,更像陪伴病人、或者在人生路途上遇到某些困擾的求診者,走過艱難的那一個階段。

感謝大家的分享。

train.JPG


陳小姐・50歲・設計公司文員・驚恐症


2017年的5月,因為身體的荷爾蒙變化,開始產生焦慮情緒,後來還演變成驚恐症。恐慌的情緒影響了日常生活。有一天,我連出街也感到驚慌,不能坐巴士和地鐵。這個恐慌的情緒跟焦慮相連,很擔心情況會惡化下去,前路茫茫。


除了去看精神科醫生外,我決定也另找方法去幫助自己。心理治療是其中一個選擇。Emily是我的心靈醫生。很耐心的聆聽我的處境,用了很多分析和生活的小比喻,令我更有信心的去克服它們。


情緒生起時,她跟我說它們只是在家外面經過的小火車,火車到站停留便會再離開。有人將情緒病比喻為很長時間的感冒,總會有康復的一天。我不能說現在的我已經完全痊癒。人怎能沒有情緒或不開心的經歷呢?情緒總會在沒有預告時突襲。有時我也很慌亂,但要跟自己說,它只是一頭火車,停了,但一定會再離開的。

Medicine Prescription

Kylie・30歲・HR (System Specialist)・其他特定的焦慮症

我曾經是一名焦慮症患者。


在還未接觸Emily以前,我的自信心很低,常常覺得自己很多東西都做得不夠別人好。每天也會擔心很多事情,什麼事也會想到最壞的情況。每天晚上都會反覆回想自己當天有沒有做錯事,有沒有令人覺得不開心,從而引致嚴重失眠的問題,一直需要以精神科藥物及安眠藥的幫助入睡。這種狀況持續了大約八年。我曾經以為自己以後,都會維持這種生活,直至認識了Emily


Emily的幫助之下,我的情況慢慢好轉,失眠的情況亦大有改善。現在的我已經不需要依靠藥物去生活。Emily幫助我重新建立自信,渡過了轉換工作,戀愛和結婚這幾個重要的人生階段,拯救了曾經在低谷的我。

非常感謝Emily,如果沒有她的幫助和支持,現在就沒有幸福的我!

Grabbing Donuts

陳小姐・26歲・服務性行業・暴食症



三年前,我每天都被情緒困擾,對所有事物都沒有興趣,也失去動力、對人生都沒有憧憬,就像活在痛苦之中。


後來,得到姐姐的介紹,認識到張小姐Emily,她從地獄拉我回來似的,我真的十分感激她。


每次見面張小姐,她總會用親切的笑容和我打招呼,每當我見到她我都會有一種安心的感覺,還有給我好大的信任渡過難過的時候,我簡直每天都期待快一點度過一星期能夠跟張小姐分享我的傷痛,感覺只有張小姐明白我,甚至變成了依賴。


幸得到張小姐三年來跟我分析我的煩惱、給我解決問題的方法,我終於慢慢好起來了。


她幫了我很多很多,生命裏能夠認識到張小姐真的感恩,想像不到如果沒有張小姐的出現,現在的我又會怎麼樣呢?

Love Yourself

張小姐・26歲・學生・人際關係的困擾



讀者,請問您有多了解自己?您在哪一方面最了解自己?對您來說,「了解自己」這個課題重要嗎?這些都是抽象及開放性的哲學問題,既沒有標準答案亦沒有時間終點。於我而言,這些問題十分重要,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及一位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,為我開啟「自我探索」的大門。


著名心理學家卡爾‧古斯塔夫‧榮格曾說過:「直到你能讓你的潛意識變成有意識之前,它會主導你的人生而且你會稱這為命運。」我對此話有著深刻的體會,因為在過去,我一直在人際關係方面,特別是較為親密的人相處時產生不少磨擦:妒忌、佔有慾強、沒有安全感、擔心失去⋯⋯ 這些想法及負面情緒為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破壞性行為,而這些惡性循環其實一直在我的潛意識包裹下主宰我的命運。隨著成熟的步伐,我開始意識到一些改變是必要的,所以毅尋求臨床心理學家協助。慶幸地,我遇上張小雲小姐,她是一位十分專業,懂得觀人於微及富有同理心的臨床心理學家。在言談間,張小姐指出那些非黑即白的想法是其中一種導致不良行為的原因。後來在張小姐的循循善誘下,我開始了解自己更多,那些不良的行為亦逐漸改善。我十分感激張小姐,她將我的潛意識帶上意識層面,亦一直陪伴我走過「自我探索」的漫漫長路,開啟我在生命領域中各方面的潛能。

Astronomical Clock

林先生・25歲 ・大學生・經常焦慮症及抑鬱症

疲倦、緊張、焦慮、迷惘、無力、悲傷⋯⋯覺得生存只有無盡痛苦和殘酷的競爭。至於我,我氣數已盡。我的存在根本是個錯誤 —— 我不應該繼續浪費地球資源‥‥‥


本來以為,只要意志堅定,過了一段日子,負面想法與消沉的意志,自然不藥而癒,怎知卻是身體響起的警號,催促我盡早求醫,認真梳理情緒。


我自小自我要求很高,凡事希望做到最好。積極向上本來是件好事,但這卻無形中為自己增添無謂的包袱。我十分介意別人對我的評價,認為人生除了成就之外,再沒有其他意義,假如不能達到期望,我倒不如去死。那時的我惶惶終日,總覺得自己比其他人無用,我的生存沒有任何價值,我笨,我懶,我是個壞蛋‥‥‥

從固執己見到逐漸改變思路,從盲目追求完美到願意學習接受自己,六年前的我根本無法想像今天的蛻變。人格的完美,在於勇於克服困難,不斷跨過眼前的障礙。其實,生命處處滿載希望和溫暖,每走一步都有旖旎風光,不論甜酸苦辣,都能使我的人生充實而光輝。回眸眺望自己的旅途,原來,七彩繽紛與黯淡無光,只在乎我們是否願意踏出第一步,跳出隧道般的眼界,重新體會身邊的一點一滴。

人生漫漫長路,走著走著,每個人總會有累垮的一天。不用怕,有人已經伸出了手,願意陪伴你左右。

Valleys

陳小姐・30歲・慈善團體文員・抑鬱症



2015年初受情緒困擾,感到恐懼和無助之際找到了張小雲女士的協助。在接下來的兩年,情緒有高有低,狀態時好時壞,我非常慶幸在途上能得到張女士在治療及情緒病上不同的專業意見。也非常感激她的耐性和主動聆聽,讓在黑暗中的我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。她豐富的經驗讓我知道情緒困擾和情緒病並不是罕見、可怕的事。一步一步對自己寬容一點,總能夠走過漆黑的隧道。


感謝當時在低谷的自己有伸出手尋找幫助,感激Emily的專業和empathy。但願更多在漆黑隧道中的人也能找到像Emily 一樣的人與他們同行。

Rear View of a Woman

黃小姐・40歲‧文員・經常焦慮症及抑鬱症


那一個年頭是深刻的一年。

白天的我笑臉迎人,那一個大家都認為好能幹、好值得交託的我,然而白天一切的事都令我感覺疲倦。


晚上回到家了,我還是笑著臉蛋,夜深了,一次又一次從惡夢驚醒來,那些急促的節奏,那一種停不下來的感受,每一次,那些夢就像帶我搭了一程過山車一樣,醒來就是好累呀,怎麼辦啊?彷彿幾個月沒睡覺了!


為甚麼我會這樣呢?我不知道。

有問題沒有解決嗎?我不知道。

但是我的身體告訴我,我,有問題啊!


經過家庭醫生的悉心診斷,證實了我患有經常焦慮症 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及輕微的抑鬱症。說甚麼呢,我和一般人一樣,不理解。我從各種途徑找尋知識,努力尋求答案,從網絡上的資訊,認識了香港健康情緒中心,接受了認知行為治療的輔導服務,我重新認識了自己,過程中令我釋放了自小孩時候所積累的受傷、成長的痛苦和從前累積及現有壓力,令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人生正受著甚麼影響。

感謝陪伴我的心理學家,讓我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及舒減壓力的方法。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一直在我身邊支持和諒解,那是無條件的,給了我最溫暖的陪伴,靜靜待著至我康復過來,很珍惜生活當中的愛與陪伴。


感謝Emily,想跟妳說,現在我學懂了怎樣面對人生,無論苦難或順境,知道苦,也知道微笑著過好生活,祝妳平安喜樂!

心聲: Testimonials

更多分享

​More Sharing

Doo Hui・50歲・家中護老者・經常焦慮症及抑鬱症


學習愛和接受自己

敬裙・18歲・女學生・厭食症

願意接受治療本身就很勇敢,往後會更加的好起來

林太・58歲・家庭主婦・經常焦慮症及抑鬱症


我對自己的認知多了,更有自信,更懂得怎樣面對壓力和處理情緒

心聲: Credentials
bottom of page